close


  顧海兵:中國人小分子褐藻糖膠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2000年起關註中國院士制度中的亂象,並曾對中國院士制度課題立項研究(資料照片)
  王正敏“造假”風波,引發社會對院士遴選與退出機制婚禮顧問課程的再思考。日前,華商報記者專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海兵,他從2000年起關註中國院士制度中的亂象,並曾對中國院士制度課題立項研究。
  >>應該建立一種淘汰機制、製冰機價格除名機制
  “預防癌症須知一個學術造假的人沒有資格做教授,甚至沒資格做教師”
  華商報:你如何看待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舉報預防癌症須知一事?
  顧海兵:我覺得這是件好事,能暴露出目前我國院士制度的許多問題。
  首先,在院士推薦方面,王正敏被舉報院士申報材料造假,而當初推薦他的院士也承認對他並不熟悉,只看了推薦材料,聽信了復旦大學的推薦意見,沒有對他的研究成果進行深入瞭解,就推薦了他做院士。
  院士的推薦應該是一件極其慎重的事,必須對候選人進行確切的瞭解。但許多院士推薦人已經脫離科研一線很久,他們不一定瞭解候選人的情況,儘管同屬於醫學學部,但不見得對每個研究領域都瞭解,並且可能也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把關,因此主要的依據還是候選人的材料和歸口單位的推薦意見。很多時候都是單位在推薦,如果單位造假或失實,很難被髮現。兩院院士兩年增選一次,在整個學術認定方面可能並沒有留出足夠多的時間讓推薦人去判斷。
  其次,反映在處理上,過去幾年,兩院院士被舉報抄襲、造假的事件並不少,但很少有涉事院士因此受到處理,最後往往都不了了之了。按中科院的程序,學部對收到的投訴,首先會轉交給院士所在單位調查處理,但院士所在單位並沒有內在動力去查明真相,總是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形成了類似“官官相護”的網絡,這也就使後續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院士。既然不會嚴肅處理,中國的學術造假肆無忌憚。
  這次事件中,復旦的調查的確難以讓人信服,很糟糕的一點是,校方質疑舉報人有不良動機。眾所周知,舉報內容與舉報動機沒關係,學校需要查明是否有學術不端事實,而不是去追究舉報人的動機——這也是近年來一些高校的常用做法,把正常的學術不端爭議,引向動機論,演變為個人恩怨。這就把關鍵問題搞偏了,把水攪渾了。
  調查組的組成也值得探討,僅靠復旦大學調查肯定是不夠的,並且誰來監督復旦的調查?從目前的情況看,我並沒有看到權力的制衡機制。我覺得必須由第三方機構進行調查。
  華商報:院士如果存在問題,是否應該有退出機制?
  顧海兵:院士應該是一種終身的榮譽,它不是一個實際的職位或者職務,如同我們評選的勞動模範一樣,只是一個榮譽稱號,應該是伴隨終身的。而無論退休還是退出,都只存在於實際職務和職位上。作為一種榮譽,“院士”不存在退休與否,但應該允許有院士稱號的教授可以退休,而這些有院士稱號的教授退休的問題應由其所在單位來商定。我們的一些院士早已不在教學一線工作了,讓他們繼續做教授是不合理的。
  “退出”機制的說法並不規範,“退休”從廣義上講也是一種“退出”,失去投票權的榮譽院士可以理解為一種“半退出”。應該是建立一種淘汰機制、除名機制,對於不合格的院士,應該有相應的懲處,把沒有資格做院士的人淘汰掉。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仍要接受嚴格的教學考核,如果課講得不好,照樣得下臺。我國曆史上也有過兩名中科院院士被除名的情況,但一個是政治原因,另一個牽涉經濟問題,據我所知,好像至今都沒有院士完全因為學術問題被除名。
  並且我覺得,如果真的存在學術造假,這就不僅是院士稱號的除名問題了。這突破了做學者的底線,一個學術造假的人沒有資格做教授,甚至沒資格做教師。因此王正敏事件必須徹底深挖,查明真相。
  >>國外“院士”不僅沒工資 還要交會費
  “在很多國家,科學學會會員只被認為是最高學術榮譽之一,而不是最高榮譽,不具有經濟和行政意義”
  華商報:你從2000年就開始研究中國的院士制度,作為經濟學者,為什麼會想到研究院士制度?
  顧海兵:我的研究領域雖然主要是經濟,但不局限於經濟,我也關註學術和科研,因為我本身也是在搞學問嘛。十幾年前,我開始關註院士的話題,因為當時我註意到中國有太多的院士,卻有太少的科研成果,比如最能反映中國科學技術最高水平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連續多年空缺,而院士的選舉卻熱鬧非凡,可以說是沒有戰功卻有戰鬥英雄,這種反差很奇怪。而且許多院士已經變成了“學霸”、“學閥”,壟斷學術資源,阻礙了科技創新。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從學術的角度分析一下這種現象。
  2003年,我的一個課題就是對國內外院士制度進行比較研究,我發現除俄羅斯外,國外是沒有院士的,只有學會會員。從美、英、日、德、法等發達國家都沒有大而全的實體性科學院,只有鬆散性的科學學會。但國內往往將其譯為“科學院”,將會員譯為“院士”,這是牽強附會。在很多國家,科學學會會員只被認為是最高學術榮譽之一,而不是最高榮譽,不具有經濟和行政意義,也不是最高學術稱號。
  華商報:在待遇方面,國外的學會會員和中國的院士有什麼不同?
  (下轉B04版)
  (原標題:“院士”不是“爵位” 應建立淘汰機制(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e51oeryt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